2021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 二 )


作业数据显示 , 与拉链式压裂作业相比 , 采用同步压裂增产技术每天压裂的段数提高了60% , 每天泵进的砂量增加了35% 。 整体作业周期节省了10天 , 作业成本节约了50万美元(具体包括租金、服务和顾问费用) , 并提前10天交付生产 。
4海底自动化节点地震勘探取得新进展
2021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
文章图片
海底节点地震采集可以在深水油气勘探中提供更更宽方位、更高品质的地震数据 , 从而提供更高精度的地下图像 。 但由于采集成本较高 , 并且利用水下机器人(ROV)进行布设回收 , 效率较低 , 致使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
主要技术进展:(1)在仪器方面 ,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技术实现了海底节点系统布设与回收的自动化 , 大幅提高了海底节点采集效率 。 (2)在采集技术方面实现了同步震源混和高效采集全方位大偏移距数据 , 并在质量控制方面实现了快速数据分割、时钟漂移校正、初至定位等核心功能 。 (3)在数据处理方面 , 全波形反演和最小二乘偏移技术的不断进步 , 以及基于反演的稀疏节点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完善 , 改善了深水复杂构造成像质量 。
全球海底节点地震勘探快速发展 , 多家公司研发的自主海底节点地震仪已经完成了测试 , 具备了商业化应用的能力 , 包括英国ARL公司的自动推进式“飞行”节点地震仪、沙特阿美公司的SpiceRack自主节点地震仪、挪威iDROP公司基于自由落体的单传感器节点地震仪等 。 未来 , 基于自主水下机器人的自动化海底节点采集将日趋成熟 , 大幅度提高节点布设与回收效率 , 推动海底节点采集迈上新台阶 , 成为海洋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 。
5高精度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提升复杂储层评价能力
2021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
文章图片
核磁共振测井测量的T1谱和T2谱适用范围不同 , 传统核磁共振测井更注重T2谱的测量 , 限制了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 。 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的MagniSphere高精度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同时测量T1和T2 , 适用于更复杂的井下环境 。
主要技术进展:MagniSphere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同时测量T1和T2 , 确定地层流体中的氢核在受到磁场组合刺激后极化和弛豫所需的时间 , 有效扩大了传统核磁共振测井的适用范围(一次下井便可完成对地层中重流体和轻流体的表征) , 具有处理速度快 , 测量结果精度高的优点 。 另外 , MagniSphere随钻核磁共振测井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 具有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 , 可在数据采集时 , 快速完成数据筛选、处理流程并及时传输给钻井作业决策者 , 有利于优化钻井轨迹 , 增大油藏接触面积 , 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目前 , MagniSphere随钻测井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现场试验 , 包括黑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等 , 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更好的表征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地层流体特性 , 能有效改进钻井决策 , 优化井位 , 提高油田产量 。
6有缆供电钻杆的成功研制推动钻井向井下电动化迈进
2021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
文章图片
向井下安全可靠地供电 , 是长期困扰钻井界的一大技术瓶颈 。 一旦攻克了向井下供电技术 , 也就同步解决了数据的实时、高速、大容量、双向传输问题 , 从而推动钻井井下电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地层评价 。 挪威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了可向井下供电的有缆供电钻杆 。
主要技术进展:(1)用铜线编织层取代传统电缆 。 在普通钻杆内壁加一层经绝缘处理的铜线编织层 , 由816股独立的铜线编织而成 。 (2)通过湿连接实现向井下供电和数据高速传输 。 在编织层的两端各装一个可自清洁的连接头 , 钻杆完成紧扣后 , 相邻两连接头实现“硬连接”(湿连续) , 从而实现电力和信号在两钻杆之间输送 。 信号传输速率不低于5.6万比特/秒 , 输电功率为500瓦 , 未来有潜力提高到3000瓦 。 (3)沿钻柱不需要安装信号中继器 , 从而简化信号传输通道 , 降低信号传输中断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