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36氪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张狗子”(ID:DogMrZhang)|这一年,消费变天,受教良多( 二 )


那么 , 又回到了一个几乎能消灭99%消费品的大杀手锏问题 , 渗透渠道工作 , 相比而言 , 这才是消费品1.0阶段的核心关键能力 。
学会动员经销商伙伴放杠杆 , 谈渠道支持 , 拉动销 , 摆堆头 , 防窜货…构建独家的分销管理制度 , 而不是在增量殆尽的平台 , 拿着信息透明公式 , 疯狂内卷 。
在渗透过程中 , 慢慢让消费者有潜意识认知 , 让他们有产品体验 , 随后配合空战 , 自上而下打造品牌势能 , 才能让消费者更好的记住你 。
渠道有起色之前 , 按捺住躁动的心 , 少花些心思在狂拽酷炫的品牌力升级 。 当然 , 一切的原点 , 还是产品力得过硬 。
IV.偏见 , 是消费投资永不磨灭的业障
消费是日常性发生的行为 , 又根据收入有圈层之分 , 也就导致了我们看待消费一定会有主观偏见 。 不得不承认 , 消费赛道 , 充满了傲慢与偏见…年龄越大 , 程度越深 。
根据消费者洞察 , 当下认知又属于“二元对立”的割裂形态 。
不玩泡泡玛特的 , 难以理解塑料小人的魅力;不养宠物的 , 难以理解为什么要称呼“毛孩子”;不喝蜜雪冰城的 , 难以理解下沉市场的快乐;不患减肥焦虑的 , 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掏巨资吃减肥全餐…
要克服这种认知偏见 , 几乎是不可能的 。 因为这意味着 , 你既要有A面消费 , 又要有B面消费 , 无异于精神分裂 , 有同理心 , 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就已经很好了 , 不要妄想基于自己不熟悉的消费习惯和场景 , 做投资决策…
找到自己熟悉的消费领域 , 看懂场景 , 理解生意闭环 , 深度挖掘 , 精准布局 , 才是qualified的消费投资 。
V.消费者真的是上帝 , 忤逆需求认知万万不可取
消费最玄学之处 , 在于用户的认知黑盒 , 你很难在产品推出之前精准的预测消费者的反馈 , 只能根据市场反馈来洞察消费者 , 并且顺应他们的认知 , 否则结果很惨烈 。
最典型的反差例子就是RTD茶饮 。
农夫2011年5月推出东方树叶 , 不符合当初的消费者需求认知 , 推出就被无情的冠以“最难喝的饮料” , 结果就是怎么卖怎么亏 , 硬生生亏了10年 , 期间熬垮了一批饮料(统一查理王、天喔无糖茶、康师傅本味茶庄…) 。
一直等到近2年 , 在多方合力的教育下 , 主流消费者终于认可健康茶饮需求 , 才使得东方树叶迎来销量爆发 。 随后各家陆续跟进 , 重新推出健康茶饮 。
数以亿计的教育成本 , 若不是有钱如农夫山泉 , 根本扛不住…
甚至有时候 , 消费者的需求认知是怎么形成的 , 都会有些莫名其妙 , 不可深究 。
举例臭名昭著的烟(尼古丁)、酒(酒精)和槟榔(槟榔碱) 。
同样是世卫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以及世界四大成瘾性消费品) , 消费者对槟榔的抨击侧重点一直是槟榔本身 , 而对烟和酒的抨击侧重点则在抽烟和喝酒的消费者 , 不知为何 , 就是如此区别对待…
不纠结其中原因 。 把消费者的需求认知当公理对待 , 顺应其需求认知的 , 才是好消费品 。
VI.消费没有新旧之说 , 只有品牌渠道之分
不知是哪个概念发明犯 , 为这一波消费品创业浪潮 , 造了个新词叫“新消费” , 又在市场式微之际 , 造了个新词叫“消费下半场” , 华丽而无卵用 。
消费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赛道 , 20年前如此 , 当下如此 , 20年后还是如此 。 年年有新的消费者出现 , 需求趋势也在各种微观作用下不断更新 , 各种被证实的品类 , 都有在进化 , 快慢不同 。
借用高榕零售投资模型中的定义 , 消费者追求的原点 , 就是老生常谈的“多快好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