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深度】在京东方的逆袭之路上,找到了中国“反制裁”的道路( 四 )


TFT-LCD入场券拿到了 。 很快京东方开始投建5代线 , 填补了中国TFT-LCD产业空白的生产线 , 然而准备大干一场的京东方 , 却没有那么顺利 。



挫折2004年 , 收购完现代面板产业先后 , 面板产业就迎来了下行周期 , 面板价格下降 , 建设5代线又需要大量的资金 , 才开始 , 京东方的资金链就要断开 。 银行得知京东方的状况 , 也不愿意贷款给京东方 , 最后是北京市政府出面调节 , 牵线9家银行提供银团贷款 , 并提供了28亿元的借款 , 支持5代线建设 , 这才帮京东方解决燃眉之急 。

只是2005年5代线量产后 , 面板价格依旧低迷 , 加上京东方初期良品率不高 , 很快在2005年 , 京东方亏损了近16亿 。 雪上加霜的是所借的钱到了还款时间 , 而5代线还在持续亏损中 , 从现代买来的生产线也卖掉了 。 在这绝境之时 , 又是北京市政府出面和银行沟通 , 延长了还款时间 , 给了京东方喘息时间 。 直到2007年 , 面板行业才出现好转 , 京东方才开始转亏为盈 。 2008年 , 恰好遇到了金融危机 , 全球面板行业又开始出现颓势 , 市场需求减少 , 面板价格下调 , 产能开始过剩 。 行业周期下行 , 机会再次来临 。 经过2007年 , 已经缓过气的京东方抓住了这个机会 , 京东方开始了新的一轮扩张 , 先后建设了多条生产线 。
2008年3月 , 京东方成都TFT-LCD面板4.5代生产线在成都开建;2009年4月 , 京东方6代线在合肥开建 , 随后2009年8月 , 京东方8代线(后调整为8.5代线)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开始动工 。

政府生产线的建设 , 也就意味着京东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 而刚缓过劲的京东方 , 钱哪来的?只能想方设法拉投资 , 只是作为一个技术实力远不如三星、LG等头部大厂的京东方 , 而且前几年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如果是你 , 你会去投资吗?政府的作用就得以体现 。 就像是北京市政府几次三番帮助京东方度过难关一样 , 京东方在各个地方的生产线建设 , 也离不开各个地方政府的投资 。 京东方在成都建设4.5代线的时候 , 成都政府就投资了22.5亿元;为了建设价值175亿的6代线 , 合肥市为京东方保底提供90亿的股权资金 。

(消息来源 , 澎湃政务:成都高新)
各个地方政府以优厚的条件拉拢京东方 , 当然也是因为京东方的落户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完善 , 拉动经济的增长 , 但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海外的面板巨头不愿在大陆投资建厂 , 建设先进的生产线 。 这里说个小插曲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 中国台湾面板产业大受重创 , 索尼、三星、LG等日韩企业取消了此前对台湾地区面板的订单 , 改为自己供货 。 这直接导致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开工率降至4成 , 几乎濒临死亡线 。 而全球也就只有中国大陆对液晶面板需求持续增长 , 在金融危机、面板需求减缓的情况之下 , 中国大陆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 中国大陆选择了台湾地区 , 找准机会 , 工信部还牵头成立了“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促进工作组” , 与台湾液晶面板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



并连续向台湾省派出采购团 , 签订了44亿美元的面板采购订单 , 将台湾企业拖出了深渊 。 中国大陆所求的 , 是希望台湾面板厂商能够在大陆建厂 , 或者能够开放大陆企业并购台湾面板厂商 。 不过换来的是“背后一刀” 。 2009年2月 , 韩国企业与台湾广大、奇美签署2009年度采购协议 , 即刻就采购了400万片库存 。 韩国企业还减少对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的出口 , 为了就是控制市场供应量 , 导致中国面板价格大幅度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