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阿里、华为、腾讯筑底云计算,一场生态分割大战( 二 )


如今云代理商们之所以还未崩盘的原因在于 , 一家总代往往代理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 , 比如阿里云和华为云都做 , 代理商们看用户意愿推荐厂商 , 实现了匹配效率最大化的同时 , 也进一步降低了开拓市场的成本 。
但云计算厂商们则没有Plan B降本增效 , 一应支出全靠背后的资源“奶” , 在IaaS业务的开展上 , ROI为负 。 与此同时 , IaaS业务频繁降价 , 也对Paas和SaaS业务推出增值服务带来了阻碍 。
2.思维惯性下 , 云计算产商的反向市场教育 。
B端市场开拓最重要的是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 , 但云计算厂商借用C端打法教坏了市场 , 用户对后续增值服务的买单意愿并不高 。
云计算需求早期客户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企业 , 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较高 , 而云计算厂商后续要面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 , 其对云计算增值业务的付费意愿将更低 。 就连国内唯一盈利的云计算玩家阿里云 , 自2018年以来 , 营收增速也已经趋于放缓 。
最为重要的是 , 先抢市场再盈利的C端打法或许早已不符合当今的互联网现状 。
最为典型的就是社区团购 , 在开展初期 , 每家都有自己算盘和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型 , 除开政策影响 , 竞争的加剧导致投资持续加码 , 沉没成本难以割舍 , 后续的盈利空间也不大 , 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
网约车同样如此 , 单从盈利来看 , 滴滴的盈利回报与早期的资本投入相比 , 不值一提 。 虽然获得了网约车这一入口 , 但滴滴并没有能力发挥价值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 反而因为上市的烂摊子进一步降低了滴滴的ROI 。
也就是说 , 从盈利能力上看 , 云计算或许并不是好生意 。 但在战略价值上 , 不同于滴滴 , 巨头们有能力将云计算作为翘板 , 撬动更大的利益 , 这一点也可以从低价抢市场的打法中窥视一二 。
低价抢市场也并非有弊无利 , 这一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加快市场教育的步伐 , 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 或许巨头们的发展逻辑中 , 本就没有太过在意云计算的盈利能力 , 结合自身基因 , 以云计算为跳板带动整个集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
云计算 , 巨头们梳理生态的工具云计算对于巨头们的价值无外乎有三点:有利可图、对自身有意义、对大战略发展有助益 , 后两者都可归类于战略价值需要 。
上文已赘述 , 以低价抢规模为开端的云计算 , ROI在短期内并不理想 , 长期来看也称不上好生意 。 因此 , 战略价值才是巨头们发力云计算的核心出发点 。
阿里坚定不移的发展云计算在于自身需求已经到了非云计算不可的地步 , 马云曾说 , “阿里不做云计算 , 就会死掉” 。 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也表示 , “一定要把的业务看成是我们一个生死存亡的业务来做 , 全公司一起去联动” 。
云计算起步 , 需求先行 。 对自身有意义是阿里和腾讯发力云计算的理由 , 当度过了云计算需求早期 , 云计算对于大战略的辅助价值成为了巨头们中后期的重点:可以利用云计算 , 结合自身优势 , 在不同的领域内切分蛋糕 , 建立庞大的商业体系 , 丰富自身生态的多样性 。
在摩根商研所看来 , 巨头们对于云计算后续价值的开发有私域与公域两个层面上的竞争 。
1.私域圈地 , 以巨头姿态打造新型利基市场 。
梯队分明 , 是当下云计算行业的现状 。 笼统划分下 , 第一梯队的特点是大而全 , 业务覆盖各行各业 , 比如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则是根据自身优势切入战场 , 对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