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李成院士:进化优化与深度学习的思考

作者丨焦李成
整理丨维克多?
编辑丨青暮
2021年12月17日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Fellow焦李成受邀参加2021中国计算机大会“下一代演化计算发展趋势”论坛 , 并做了“进化优化与深度学习的思考”的主旨报告 。
在报告中焦李成梳理了“进化”相关的发展渊源与思想起源 , 指出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学术缺陷与实际困境 , 并从类脑的角度给出了解决路径:
“神经网络不应该是目前的意义上进行权重调参 , 它的结构应该具备变化性、可塑性、学习性和动态性;在类脑感知的过程中 , 脑的奖惩、学习、信息表征机制 , 以及突触的学习记忆、再生长和发育的机制对于信息的重建及编码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上述特性是现有深度网络所没有重视的 。 ”
以下是报告全文 , AI科技评论做了有删改的整理:
今天的演讲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发展渊源与思想起源、进化优化与学习、类脑表征学习与优化、进化优化与深度表征学习 , 以及思考与挑战 。
人工智能几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而进化优化和类脑启发的深度学习是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 , 其关键是:用脑处理知识和自然演化思想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 这两个思想的发展可以通过历年颁发的科学奖项窥得一二 。
焦李成院士:进化优化与深度学习的思考
文章图片
例如通过梳理脑科学诺贝尔奖可以明晰“人类如何思考” , 回顾图灵奖可以讨论“机器如何进行学习和推理” , 了解历年生物相关的诺贝尔奖 , 可以在“生物如何选择优化”方面给我们启示 。 那么这些工作对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什么启示?
其实 , 目前学者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机器学习推导符号=>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感知+决策)=>深度迁移学习(环境适应)=>深度元学习(自动学习) 。 对于这一步骤路径 , 徐宗本院士曾经有一段关于机器自动学习的描述:
“机器学习自动化:首先在数据层面上 , 数据样本需要实现自生成、自选择;其次在模型算法层面上 , 模型算法需要实现自构建、自设计;最后在环境任务层面上 , 环境任务要实现自适应、自转换 。 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应该是从人工走向自动化 , 再迈向自主智能 。 ”
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 , 这几个步骤环环相扣 , 一层比一层有难度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加有效的优化这条路径?
1
进化优化思想起源
进化优化的思想起源很早 , 达尔文提出的全局优化以及拉马克、班德温提出的局部学习奠基了如今进化算法的学术思想 。 在进化学习语境下 , 我们希望无组织机器通过进化、学习、反馈的路径找到通用的机器学习方法 。
1948年 , 图灵在《智能机》报告中也指出从婴儿到成人 , 人类大脑皮层可以看做从无组织机器进化为通用机器 。 在这之后 , 进化优化发展出了四大基本分支:
进化编程:1960年 , L.J.Fogel提出将模拟进化作为一个学习过程以生成广泛的人工智能机器 , 其强调自然进化中群体级行为变化 。
进化策略:1964年 ,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两位学生L.Rechenberg与H.Schwefel借鉴生物的变异和选择提出了进化策略 。
遗传算法:1975年 , J.H.Holland借鉴了C.R.Darwin的生物进化论与G.J.Mendels的遗传定律提出了遗传算法 。
遗传编程:1980年 , S.F.Smith提出了基于遗传自适应算法的学习系统 , J.R.Koza撰写了《遗传编程:用自然选择让计算机编程》 。
根据进化计算思想 , 科学家们又设计了它的动力学过程:群体智能 , 它可以由混沌状态出发 , 通过价值启发信息探索规律、模式和知识 , 最终得到解 。 它的过程是通过动力学的演化过程 , 以概率1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 特点表现为随机、非线性、遍历、自组织性、适应性、多样性、稳定性和高度并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