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脉脉:不聊职场八卦,就不是好的招聘软件

脉脉|脉脉:不聊职场八卦,就不是好的招聘软件

文章图片

脉脉|脉脉:不聊职场八卦,就不是好的招聘软件

文章图片


【脉脉|脉脉:不聊职场八卦,就不是好的招聘软件】
文/孙鹏越
编辑/大风
“金三银四”的招聘季马上要结束 , 但互联网史无前例的大裁员 , 依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 所有职场er人人自危 , 生怕下一个被裁掉的将是自己 。
正当互联网一片兵荒马乱之时 , 却透露出一个神奇的事件:这些大厂裁员的信息来源 , 绝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脉脉App 。 更准确的说 , 是来自脉脉App中名叫“职言”的匿名社区 。
脉脉“职言”以前叫做匿名区 , 在这里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匿名发帖 , 名称只会显示随机花名 , 或者经实名验证后的“某公司员工” 。 从某种程度来说 , “职言”的匿名模式 , 让很多打工人戴上厚厚的面具 , 宣泄在职场上不敢说出来的情绪 。
借助另类的“职场社交” , 脉脉成功在社交软件趟出一条新路 , 但也成为束缚脉脉的枷锁 , 限制了它商业化、盈利化的想象空间 。
脉脉招聘 , 困难重重说起脉脉的时候 , 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它本身是一个招聘软件 。
据QM数据显示:脉脉2021年12月MAU在380万左右 , 与行业第一梯度尚有相当距离 。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同期MAU均超过1000万 , 主打精英人才的猎聘MAU亦超过600万 。
在招聘软件中 , 脉脉无疑是勉强及格 , 某互联网公司HR李女士告诉锌财经:“我虽然下载了脉脉 , 但是不会每天去打开它 , 使用频率大概是2-3天打开看一次 。 ”
作为HR , 李女士每天要处理很多留言信息 ,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还是BOSS直聘:“求职招聘最重要的是沟通效率 , 我每天会在BOSS上浏览大量简历 , 如果感觉合适的话就会在工作时间给他留言 , 询问是否在职和什么时间方便面试 。 虽然在BOSS上很多人回复不及时 , 但第二天一般都能等到他们的回复 , 而在脉脉却截然相反 。 ”
“首先在脉脉上看不到简历 , 只能看到姓名、目前的职位和毕业学校 。 必须通过几轮聊天以后 , 才能让对方把简历发给自己 。 沟通成本比较高 , 通常两三天才能完成一遍程序 。 ”
“然后脉脉的社交属性更浓一些 , 大家只是把脉脉当成‘职场茶水间’ , 用来看八卦讨论八卦 , 并不是用来求职 。 因此会忽略大部分的消息通知 , 导致和HR的沟通不及时 。 ”
除了难以联系上求职人以外 , 李女士对脉脉上面的“精英用户”的真实性也值得商榷:“脉脉精英标签过于高级 , 什么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xx创始人应有尽有……但是无法联系 , 无法沟通 , 导致真实性存疑 。 ”

社交属性过浓也让脉脉成了某些不良企图的工具 , 李女士向锌财经分享HR圈内的传闻:一些小公司HR利用面试借口 , 将颜值较好的应届女大学生骗来面试 , 然后再索要微信等联系方式;拿到微信等联系方式后对其进行骚扰 。
虽然脉脉在招聘上有很多缺陷 , 但CEO林凡依然把招聘业务视为脉脉的核心:“在过去一年 , 脉脉招聘商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了259% , 用户发帖量达570万、共发生86亿次信息消费 。 ”
副业变主业 , 反向调查公司作为招聘软件 , 脉脉的流量明显不如头部招聘App , 但如果作为一个社交赛道的细分领域 , 脉脉又过于优秀 。
首先 , 脉脉的用户高度集中 , 多数为互联网从业者 , 其他的行业(消费品 , 制造业 , 地产)的从业人员要占比少很多 。 作为同行业者 , 脉脉职言匿名区只要带上任意互联网大厂的标签 , 就很容易被围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