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济南报道汤海威|致敬劳动者丨汤海威:努力五年 带领团队打破欧美技术壁垒

本文转自: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朱晓冲济南报道
汤海威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 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2021年11月 , 汤海威和他的团队主持完成的《内燃机高温运动件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 相关技术成果打破了欧美技术壁垒 , 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为了这项突破 , 汤海威和团队努力了整整五年 。
“只要下定决心 , 没有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发动机特种测量技术攻关项目中 , 活塞动态温度测量技术是难度最高的一项 , 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研究机构手中 , 过程繁琐且收费高昂 , 而国内的活塞遥感测温、存储测温等技术 , 仍处于起步阶段 , 进行初步技术开发便需要收取上百万的费用 , 且受制于特种电池 , 续航时间仅十几个小时 。 为了打破欧美的技术壁垒 , 建立内燃机高温运动件载荷数据库 , 在企业支持下 , 2016年夏天 , 汤海威带领团队成员正式针对此项技术展开攻关 。
本文转自: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济南报道汤海威|致敬劳动者丨汤海威:努力五年 带领团队打破欧美技术壁垒
文章图片
“当初提出我们自己探索发动机动态测量技术时 , 连国外专家也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因为一是很难在结构紧凑的发动机上布置测量元器件 , 二是发动机内部高温、高压、高加速度的环境对于测量系统的寿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汤海威回忆道 , 虽然当时团队面临的困难很多 , 但他坚信只要下定决心 , 就没有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
汤海威带领团队综合分析 , 找出了技术攻关的难点 , 凭着多年来对发动机内部结构特点的理解 , 并结合活塞运动特性 , 汤海威提出了有线和无线两种测试方式 , 有线先行 , 积累经验后再行突破 。
此后 , 汤海威带领团队通过三维设计 , 创新性地开发了附加双连杆的全新引线方式 , 并引入了3D打印模型方式模拟机构运行 。 经历了多次尝试后 , 总结了十大类30余项技术点 , 成功地解决了引线弯折、挤压、运动干涉等问题 。 新的技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联动机构安装在WP13柴油机上并成功运行 , 完成稳定而准确的温度信号传输 , 工作室成功攻下了活塞动态温度测量的一个山头儿 。
“创新没有捷径 , 有的只是不停地尝试”
有线测温技术的攻克 , 让汤海威团队收获了不少荣誉和掌声 , 但汤海威并没有就此满足 , 而是带领团队马上转向了无线测温技术的研究 。
“活塞的无线测温技术此前一直被德国一家公司垄断 , 仅单测一个6通道(测温点)的活塞就需要42万人民币 , 试验周期需要半年 。 ”汤海威说 , 当时潍柴正处于发动机新平台大量开发阶段 , 每年的试验需求有近百项 , 这样的试验费用和测试时间肯定耗费不起 。
紧迫的试验需求给汤海威的团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 虽然下定了决心 , 但是对于到底要怎么做 , 当时的汤海威并没有一个明朗的计划表 。 他白天正常进行各项试验工作 , 业余时间查阅资料 , 半个月下来 , 依然没有打开思路 。 一天晚上 , 他正在思考系统封装的难题 , 各个技术难点像过电影一样纷纷闪现 , 这让汤海威意识到 , 无线测温技术的难点可以不断地拆解再拆解 , 从小处入手 , 一个个解决 。
本文转自: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济南报道汤海威|致敬劳动者丨汤海威:努力五年 带领团队打破欧美技术壁垒
文章图片
半年的时间内 , 汤海威带领团提出了近百种改善方案并又不断地否定 , 在电脑里有一个容量达到十几个G的文件夹 , 里面全是不同的方案思路 。 “创新没有捷径 , 有的只是不停地尝试 , 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 , 寻找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 ”汤海威不断鼓励大家 。 在无数次的尝试之后 , 16根头发丝一样的信号线被封装在活塞的侧面 , 连接到精密、可靠的微型无线数采模块 , 组成一个大拇指大小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 在发动机高速运转过程中释放出强大而稳定的数据信号 , 这个困扰了国内外同行多年的技术难题 , 终于被攻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