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云霁:与人工智能共成长( 二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能风雨兼程 。 “如果一项研究特别容易发论文 , 那么它对人类进步来说可能就不是那么需要 。 ”陈云霁相信 , 只要大方向选对了 , 把研究做得更扎实更深入 , 假以时日 , 困难总能克服 。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 , 2014年 , 31岁的陈云霁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
这一年 , 他与国外教授合作的科研成果“一种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机器学习加速器” , 相关论文在当年召开的国际体系结构支持、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国际会议(ASPLOS)上获得了最佳论文奖 。 陈云霁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 。
“寒武纪”诞生
5亿年前地球迎来一次生命大爆发 , 从那时起 , 地球进入了生命的新纪元——寒武纪 。 陈云霁将自己主持研发成功的世界首款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命名为“寒武纪1号” , 其智能处理能效达到同期传统芯片百倍 , 人工智能芯片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 之所以取名“寒武纪” , 陈云霁解释 , 就是希望这款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 , 能遇到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
2018年2月 , 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刊文称 , 寒武纪的一系列成果为深度学习处理器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 陈云霁和他的团队被评价为该领域的先驱和引领者 。
十年鏖战苦 , 一朝亮剑寒 。 寒武纪芯片问世后的几年 , 人工智能芯片这一方向从无到有 , 如今成了研究前沿 。 时至今日 , 已有5大洲30个国家近200个国际机构在应用跟踪陈云霁团队的学术论文 。
“当初我也没有预料到人工智能的时代来得这么快 。 ”回望曾经的“至暗”时刻 , 陈云霁说 , 坚持源于热爱 。
在陈云霁的眼里 ,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大概分为两类 , 一类是将科研当成一份谋生的工作 , 一类是兴趣驱动并将其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 , 而他想要成为后者 。 “那些不断发现新错误并调试的过程就像福尔摩斯办案 , 每有新的发现 , 总能让人如获至宝 。 ”陈云霁笑着打了个比方 。
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往往会出人意料 。 未来50年 , 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相当于人类大脑的几十亿倍 。 智能硬件在提升计算能力的同时 , 也在推进着智能算法的快速发展 。 近乎无穷的计算能力也许会带来人工智能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
“前进过程中的每一小步都将使机器更好地服务人类 。 ”在陈云霁看来 , “无论从事哪一行 , 如果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 又能脚踏实地地走下去 , 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