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对话95后创业者:发条上弦,螺丝被拧紧( 二 )


“在媒体这个行业待久了 , 有些人身上的特质是能被洞察到的 。 ”在桑明强这里 , 候选人的工作经验、学历不是硬性指标 , 他更注重对方的态度、品质、学习能力 。 就像合伙人说过的一样 , 他只考虑候选人能为团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
而价值对于他来说 , 是无解的 。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 反正先把事情做好再说 。 ”在创业的前6个月 , 他与合伙人一直处于投入阶段 。

桑明强摄于北京地铁4号线图源受访者

有时侯 , 他也会怀念起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 , 因为下了班就不需要再看手机 , 自己带领的一个现成团队 , 能高效地处理好每天的公司事务 。 桑明强告诉X像素 , 他曾无数次有过放弃创业的念头 , 自己已经成家 , 有了女儿 , 创业和行业背后的不稳定感经常让他压力骤增 。
合伙人 , 是他的大学同学 , 念书的时候他们经常一起打球 , 也参加过大学生物联网竞赛 , 拿了省特等 。 为了配合桑明强的创业方向 , 俞成杰关闭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 选择跟他孤注一掷 。 “曾经 , 我会主动找朋友联络感情 , 但现在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 ”创业让桑明强变得沉默 , 心情烦闷的时候 , 他直接把手机丢开 , 任凭各种消息弹窗 。 对他来说 , 倾诉没什么用 , 还不如自我调节来得快 。
公司的每件事都需要操心 , 家庭需要他的陪伴 。 除了看书、开车、抽闷烟的时候 , 他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
种下一棵树
4、5个人的微信群 , 是桑明强最初的工作室 。 他的团队不断更新换代 , 每进来一个新成员 , 怎么学、看什么、怎么写出好的稿件 , 他都要事无巨细地教 。
非新闻专业的他 , 在一开始 , 就能一天时间写出3、4篇速成稿件 , 桑明强称 , 那时候写的是“垃圾” 。 真正开始扎根去学习新闻报道和商业分析时 , 他开始进行大范围的体系阅读——金融、管理、技术、哲学等 。 每写下一篇万字稿件 , 他都要进行大量的采访 , 并阅读几十倍于稿件的资料 , 在工作群里 , 他经常分享自己读到的好文章 , 以便团队成员阅读、沟通 。
“我没想过以后能做得多成功 , 但是我想把内容做好 , 对团队成员负责 , 让他们能学到东西 。 ”创业初期 , 桑明强的团队里 , 被95后、00后占据 ,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高校学生 。 他不喜欢集权式的领导风格 , 所以对团队内年轻成员的管理十分宽松 。 在这家公司上班 , 不需要早、晚打卡 , 甚至人都不需要出现在公司里 。 需要开会时 , 他也是协调好所有人的时间后 , 在飞书上进行 。

正在写百度的财报分析图源受访者

工作时间自由 , 不代表产出自由 。 桑明强对员工的要求非常简短 , “规定时间内要做完 , 做出的东西不能差 , 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 ”工作日的上午9点钟 , 员工会在群里同步每日的工作目标 , 这个举措只是为了让成员内部保持进展的沟通、督促 , 他并没有再设立标准去检查每日任务是否完成 , 只会看截稿日的最终结果 。
刚进公司时 , 他给员工的基础薪资是南京的正常水准 , 但他会根据员工水平随时调整 , 员工对这一点的评价是 , “明人不说暗话 。 ”全靠自觉、不拐弯抹角 , 在这样的团队氛围 , 吸引过不少有想法的人 。 听从老队员的建议 , 他设立了1周试稿期 , 在这期间 , 候选人的工作效率、学习能力、个人品质是3个主要评判指标 , 考虑到没有经验的候选人会有上手慢的情况 , 一般反馈比较好的候选人 , 他都会留下来培养 。
对于桑明强来说 , 新媒体是有奔头的方向 , 但对他人来说 , 却没有很重要的意义 。 遇到特别中意的团队成员时 , 他会抛出橄榄枝——分出部分公司的期权 , 但这对成员来说 , 不足以成为长期留在这里的原因 , 因为这家公司刚成立不久 , 这份工作不足以成为他们心中稳定的工作 , 他们也看不清楚未来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