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腾讯新动力:从社会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

文章图片




· 这是第4506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8k+ ·
好问题是什么?
作为一个商业文明的研究者 , 我对商业文明有一个极简定义 , 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 。
公司是商业的主体 。 但只有那些对人、社会、文明有洞察、有热忱、有行动的公司 , 才能成为商业文明的主体 。
当公司真的去思考人和社会的命运时 , 就会问出一些过去不曾想过的好问题 。
2006年 , 全球最大食品生产商之一玛氏的董事会主席John Mars问:“对一家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来说 , 正确的利润水平应该是怎样的?”
在习惯了“企业的责任就是创造利润 , 利润越多越好”的商业世界 , 这个问题显得与众不同 。 玛氏从这里出发 , 开启了“互惠经济学”的新路径 , 即企业要从整个生态角度看自己到底是创造了价值还是毁灭了价值 , 是否兼顾了每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
三年多前我和曾任玛氏首席经济学家的布鲁诺·罗奇交流 。 他说:“比如为什么造车?车企会说可以赚更多的钱 。 但互惠经济学的答案是 , 造车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流动性(mobility) , 对社会是好的 , 由此你必须考虑生态里的其他因素 , 如城市、政府、自行车、行人等等 。 如果只是为造车而造车 , 就忘掉了为人类出行服务的根本目的 。 ”
我问罗奇 , 中国公司中有没有互惠经济学的代表?他脱口而出:“ 。 的互惠利润远远高于财务利润 。 ”
不久前 , 我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的朋友交流时得知 , 其实腾讯内部一直也在思考类似问题:过去衡量公司价值 , KPI就是收入和利润 , 现在能不能将社会贡献率也作为核心呢?
2020年 , 马化腾在与腾讯各事业群高管交流时说:“如何核算各事业群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贡献 , 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 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所做的社会贡献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 , 是不可能往上生长的 。 ”
他还说 , 社会价值的创造是使命驱动的 , 光是逼着人去做 , 效果未必好 , 关键是要把社会价值的创造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战略放在一起 , 让它成为整个腾讯发展的底座 。
腾讯总裁刘炽平认为 , 收入、利润代表了公司的商业价值 ,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代表了公司的社会价值 。 “如果商业价值远超社会价值 , 那是暴利型公司 。 如果缺乏商业价值 , 难以为继 , 也谈不上社会价值 。 伟大的公司应该既有商业价值 , 又有比商业价值更高、更长远的社会价值 。 ”